损坏生态环境将赔偿;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更新;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2021年1月1日起,从中央到地方,一批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新法律、法规即将施行,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
01 损害生态环境将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明确,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我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020年11月5日经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共计列入467种危险废物,较2016年版《名录》减少了12种。附录部分新增豁免16个种类危险废物,豁免的危险废物共计达到32个种类。进一步明确了纳入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废弃危险化学品的范围,以及废弃危险化学品纳入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求,生态环境部组织修订并于2020年4月29日发布《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12号,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聚焦环境风险,优化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申请要求,细化了登记标准,同时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管和新危害信息跟踪等方面要求。 05 环评报告可主动“撤回” ▊《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 程序规定》 2020年11月5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名录》包括7条正文和包括55个一级行业、173个二级行业的表格。 聚焦重点,对环境影响大的行业严格把关;科学合理,尽可能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对应;宜简则简,对环境影响因子单一、环境治理措施成熟、环境风险可控的项目做适当简化调整;制度衔接,对可以通过排污许可登记监管的,名录中不再要求填报环评登记表。 调整后,预计需报批的报告书、报告表数量可再减少10%以上,更加聚焦环评管理的重点;登记表数量可减少40%以上。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为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厉打击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进一步加强太原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执法人员执法效能,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动工作机制,结合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等专...
2021年5月3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6月上半月(1-15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6月上...
吴季友指出,生态环境监测产学研用联合研究是转型升级、落实科学治污、精准治污要求的实际行动,是创新求变、引领十四五时期新发展的务实举措,是开放合作、构建环境监测大格局的有益探索。今后,站内要积极探索大数据研究...
如何进行科学、准确的监测? 我们都知道原因,然而却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是环境污染评估直接参考数据,此外环境监测数据也是环境保护理论研究和环保政策法规制定的重要数据支持。对于排污企业...
先说仪器,监测仪器不像手机,揣兜就走。一套监测仪器重达40多斤,好不容易抬上车,赶到目的地,发现监测环境在几十米高空,还没有电梯,吭哧吭哧爬上去,一呆一天,夏天变烤肠,冬天变冰棍······ 环境监测的对象不...